雙軸攪拌機給料機軸承漏灰是工業生產中常見的設備故障,其核心問題通常與密封失效、潤滑不良、設備振動或結構設計缺陷密切相關。湖南宇山重工將從故障原因及解決思路兩方面展開分析:
常見故障原因
密封系統失效
密封件老化或磨損是導致漏灰的直接原因。骨架油封、機械密封或迷宮密封在長期摩擦、高溫或物料腐蝕下,密封唇口易磨損,無法有效阻擋灰塵進入軸承。此外,密封安裝不當(如未壓緊、方向錯誤或與軸配合間隙過大)或原設計密封結構不合理(如單唇油封防塵能力不足),也會加速密封失效。潤滑管理問題
潤滑脂污染是常見隱患。軸承內潤滑脂混入灰塵或雜質后,會形成磨料,加速密封和軸承磨損。潤滑不足或過量(如加注量過少導致干摩擦,或過量導致高溫乳化)以及潤滑周期不合理(未定期更換潤滑脂),均會引發潤滑失效,進而導致密封性能下降。軸承本身問題
軸承磨損后游隙過大,運行時振動加劇,易導致密封松動。若軸承滾道或滾子出現點蝕、剝落等損壞,異常振動會進一步破壞密封結構。設備振動與對中問題
基礎松動或傳動部件(如攪拌軸、減速機、電機軸)不對中,運行時會產生附加載荷,導致軸承和密封受力不均。此外,攪拌軸彎曲或葉片磨損(如葉片不平衡)也會引發振動過大,加速密封失效。進料方式不當
若進料口位置設計不合理,物料可能直接沖擊軸承端蓋或密封件,導致密封損壞。物料粒度超標(如大顆粒物料)或濕度過高(粘性物料易堆積),也會破壞密封效果。設計缺陷
原設計密封結構若未針對高粉塵工況優化(如無防塵圈、正壓密封或氣封裝置),抗粉塵能力不足。此外,軸承座與端蓋連接處間隙過大,或排水/排灰通道堵塞,會導致灰塵積聚,加劇漏灰問題。
優化密封系統
更換高性能密封件是關鍵。高粉塵環境推薦使用雙唇骨架油封(防塵唇+主密封唇)或集裝式機械密封,迷宮密封可配合橡膠密封圈增強防塵效果。安裝時需確保密封件尺寸與軸的配合精度(過盈量0.1-0.3mm),方向正確,并使用專用工具壓裝以避免變形。此外,可在軸承座外側加裝防塵罩或氣封裝置(通入壓縮空氣形成正壓屏障),端蓋與軸承座連接處涂抹密封膠以消除間隙。
加強潤滑管理
選擇適配高粉塵工況的潤滑脂(如極壓鋰基脂EP2或復合鋁基脂),并規范潤滑操作。定期(每500-1000小時)更換潤滑脂,更換前徹底清潔軸承座,加注量控制在軸承腔空間的1/2-2/3。可在潤滑管路中加裝濾網,防止雜質進入軸承。檢查與更換軸承
定期使用振動檢測儀或紅外測溫儀監測軸承狀態,異常時及時停機檢查。更換磨損軸承時,選用高精度軸承(如P5級),確保游隙符合工況要求(重載工況選擇C3游隙),并調整圓錐滾子軸承的軸向預緊力,避免運行時軸向竄動。控制設備振動與對中
使用激光對中儀調整電機、減速機與攪拌軸的同軸度(誤差≤0.05mm),定期檢查并校直攪拌軸(直線度≤0.1mm/m),更換磨損的攪拌葉片并確保動平衡精度(G2.5級)。同時,加固設備基礎,檢查地腳螺栓是否松動,必要時重新灌漿。優化進料與物料管理
調整進料口位置(如移至攪拌軸上方),加裝導流板或緩沖裝置降低物料流速,避免直接沖擊密封件。控制物料粒度(≤設計值,如≤20mm)和濕度(≤8%),并定期停機清理軸承座端蓋處的積灰,防止密封件被壓潰。改進設備設計
對原設計密封不足的軸承座,可改造為帶防塵圈的雙密封結構或增加氣封接口。優化軸承座排水/排灰設計(如開設排灰孔并連接集灰斗),或采用封閉式軸承座以減少灰塵進入通道。
雙軸攪拌機給料機軸承漏灰的核心是密封失效和潤滑失效,需從密封升級、潤滑規范、振動控制、進料優化等方面綜合治理。定期維護(如每班檢查密封、每周清理積灰、每月檢測軸承)是預防故障的關鍵。若漏灰嚴重且無法通過維修解決,需考慮設備大修或技術改造(如更換密封型式或軸承座結構)。